邦定机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邦定机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媒体啃下公务员这块硬骨头养老改革才能成功

发布时间:2021-01-21 15:17:48 阅读: 来源:邦定机厂家

媒体:啃下公务员这块硬骨头 养老改革才能成功

据媒体报道,正在研讨中的养老体系改革顶层方案可能将在缴费主体、统账模式上,实现城镇职工和事业单位人员两套社保体系形态“趋同”,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要逐步和企业并轨。  今年6月有报道说,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整体改革方案设计已经启动,其内容涉及破除养老金双轨制等多个方面,一度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然而,现在传出的最新消息却令人失望,事业单位与企业并轨的背后,意味着公务员群体再一次被排除在改革之外。  现行双轨制下养老金的替代率处于严重的两极分化状态。机关事业单位员工养老保险的替代率却高达80%,甚至更高,而企业养老保险替代率很多只有40%左右,低于55%的国际警戒线。如今改革双轨制却只拿事业单位开刀,不仅有失公允,也势必影响改革的推进。  上世纪90年代,原人事部就曾在云南、江苏等省试点事业单位养老改革,最终成了“半拉子”工程,不了了之。2008年,国务院出台“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要求广东、上海等五省市进行试点,但直到现在仍没有实质性的动作。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一再搁浅,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重要一点就是只把事业单位人员当作改革对象,却不去触动公务员群体的利益,这样事业单位群体势必抵制改革。  如不去触动公务员的既得利益,即使事业单位与企业成功并轨,养老金双轨制现象依然存在,替代率的巨大差距依然存在,对于这样的改革结果,老百姓肯定不满意、不高兴、不答应。同时,公务员养老金改革的推迟,将使得现有矛盾进一步激化,愈发增加改革难度和阻力。正如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指出,此次养老制度顶层设计结构式改革是一个机会,应该同时进行不同人群养老金并轨改革,否则随着时间的推移,改革窗口越来越小。  日前,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改革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养老金改革的顶层方案应将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一并纳入养老金改革范畴。还是那句话,“要减少改革阵痛的次数,两次就疼一次吧,早晚的事。”  证券时报:谈养老时,我们该谈些什么?  呼声很高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再度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酷爱跑步的村上先生写过一篇讲述长跑的文章,我们套用文章的标题来聊聊一个关乎中国长跑质量的话题——养老,看看人们在谈论养老时,到底是在谈些什么。  “二十四孝”早就落入历史尘埃,国家养老也已成为明日黄花,不知如何安放的晚年生活,让大家变得非常焦虑。于是,延迟退休动议、以房养老试点等政策探索,稍微露头就遭遇了高分贝的反对声音,“延迟退休就是政府推脱责任”、“以房养老无非百姓自己买单”,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看看我们国家的退休年龄设置情况,延迟退休实在不应该是个敏感话题。以女性为例,工人50岁退休,干部55岁退休,要想60岁退休,还得是拥有一定职级或职称,那不是人人可享的荣誉。早早退休的中年阿姨们,中心广场舞步翩跹;赋闲在家的壮年叔叔们,大树底下观棋不语。反观那些人人艳羡的高福利国家,却是另外一番景象,60岁退休几乎就是个“起步价”,银发劳动者遍地皆是。  中国人是吃苦耐劳的世界冠军,多干几年活儿不至于引来民意汹汹,他们之所以嘈嘈切切,真正的原因是现有的养老体系还存在诸多缺陷,那些有关延迟退休、以房养老的揶揄吐槽,只是对养老体系缺陷不满的情绪化表达,是一种事出有因的“指桑骂槐”。  养老体系需要完善的地方还有不少,迫在眉睫的任务是填补养老金缺口。无论在哪个国家,养老都是老百姓自己的事情,政府只是制度设计和政策执行者,或者说,养老的支付问题不能依靠政府。但是,中国的养老体系经历了由计划到市场的转轨过程,养老金缺口即是转轨成本的体现,填补缺口就成为政策设计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在养老支付能力欠缺的同时,我们还有养老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养老制度实行双轨制,政府机关和部分事业单位的职员无需缴纳养老保险金,却可以在退休后享受较高水平的退休金,这让很多在养老体系另外一条轨道上行走的人感到不公平。养老制度并轨问题已经喊破了嗓子,外界都在期待改革能够早日甩开膀子。  谈论养老,谈的是提高支付能力的效率问题,也有合理分配资源的公平问题,回避利益触动则养老问题无解。“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所以需要顶层设计和协同推进,而不能仅仅是争论退休后到底是做园丁还是做保姆。  相关评论:  社科院专家:为什么得罪全国老百姓 非要搞延迟退休  消息称养老金顶层设计方案已成型:  多部委将内部讨论养老体系改革顶层设计方案  媒体称清华教授延迟退休方案没人味 旁门左道  备受争议的延迟退休:  人民日报四问延迟退休:养老金是不是马上发不出来了  延领养老金被指偷换概念:退休后先喝五年西北风  改革成了耍流氓?  迟领退休金的如期退休就是耍流氓  中国养老金占工资收入比破警戒线 学者称因工资涨太快  延伸:养老金入市难题  吴晓求:养老金不能入市是过时观念

社保顶层设计研讨会将开 专家建言提高养老金标准  经过大半年的分部门分领域调研,社会保障体系的顶层设计进入方案汇总研讨阶段。10月15~16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召集相关部门以及专家座谈,征求各方意见。  据一位受邀参加研讨的专家透露,这次为期两天的会议将以前分散在各部门的内容集中起来,对社保顶层设计方案进行一次全面的讨论。他认为这是新一轮社保改革过程中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  这位专家表示,备受社会关注的延迟退休、国民基础养老金建设、提高养老金统筹层次、养老金投资运营等问题都会涉及到,但会议只是征求各方意见,应该不会确定具体的方案。决策层还是要综合多方因素来确定最终的方案。  国民基础养老金短期不可能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中国社科院、人民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银行等机构已陆续向人社部提交了养老保险改革方案。其中,清华大学的方案已于8月在《第一财经日报》首先发表。  据本报了解,人民大学相关团队多年来致力于社会顶层设计的研究,今年曾经举行提高统筹层次的研讨会,并设计出一套较为完整的方案。  武汉大学社保研究团队负责人此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对“向人社部提交方案之事”不置可否,只表示他们一直都在进行相关研究。这位专家也表示,当前中国并不具备延迟退休年龄的条件。  清华方案的亮点之一是,“用GDP的1%~2%,建立全覆盖的、全国统一的、分步实施的‘国民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储蓄养老金’二元结构养老金制度”。  覆盖全民的国民基础养老金可以整合现行各类由政府支付的公共部门退休金、企业职工基础养老金、城乡居民养老补贴等,从而打破“身份不同导致养老待遇不同”这一死结。国民基础养老金计划实行的途径是建立养老金税制。  清华方案的设计是企业税率9%,个人税率4%。按照上年度各地居民家庭平均消费支出的40%~60%,向全体年满60岁,或者65岁的中国城乡职工以及居民支付国民基础养老金。总体的支付原则是不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非纳税人的支付率为40%,低税率人的支付率为50%,高税率人的支付率为60%。  然而,据本报记者了解,养老保险“费改税”已经讨论多年,在业界并没有达成共识,不少专家认为应该审慎对待“费改税”。  上述受邀参加研讨的专家表示,由于建立国民基础养老金对现行制度是一个“大手术”,预计主管部门不会接受这个方案。  人社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此前对本报记者表示,专家们考虑较多的是如何让社保制度更加健康和完美,甚至会提出“推倒重来”的方案,但作为主管部门则会更多考虑如何让制度具有可衔接性。制度设计上也会更加倾向于选择能够平稳过渡的方案。  “社会保障是一项关系到个人切身利益的制度,推倒重来之后,原来制度下的那部分人如何安置,这是政府选择方案时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位人士表示。  上述专家也表示,虽然建立国民基础养老金计划短期内不会进入政府的视野,但他和一部分专家仍然会向政府呼吁提高城乡居民养老金的标准。在他看来,每个月55元不能算作是养老金,只能算养老补贴,根本起不到养老的作用。  但在现行的财税体制下,大幅提高城乡居民养老补贴的标准面临着“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即使人社部向国务院提交了这样的方案,能否得到财政部的同意,仍然是个未知数。  或增加最低缴费年限  延迟退休也将成为这次研讨会讨论的热点。这位专家表示,基于社会对这个问题的广泛关注,人社部可能不会采取直接的延迟退休年龄方案,而是采取更加“柔和”的方式,比如增加最低缴费年限。  现行制度规定,只要连续缴费满十五年就可以领取养老金。虽然也规定了每多缴费一年领取时可以多增加一个百分点,但多缴费的激励力度并不足以弥补缴费年龄规定过短所带来的道德风险,有一部分参保者缴费满十五年之后就不再缴费,也增加了制度的支付压力。  “预计增加最低缴费年限可能会成为政策选择,但这些内容都还在讨论中尚未定论。”他说。  瑞银中国在国庆节前发布的对于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预测报告称,中国政府将以推进城镇化作为包括社会保障改革在内的多项改革的中心和把手,下一步将提高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覆盖面和质量。报告认为,更好的公共服务和社保网络也会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稳定。  这位专家也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关注社保改革的大方向,但不会细化到具体的改革措施,这次研讨会与三中全会公报内容没有直接联系。(第一财经日报)

专家提案用GDP的2%建二元结构养老金制度将研讨  10月15-16日,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专门针对养老改革方案的顶层设计展开专项研讨会。历经数月的多部门多领域前期调研,面世在即的顶层设计改革方案,能否在几天后的专题研讨会上有所破题?  “基本的养老金二元结构是我的主要观点,在研讨会上我将提出尽快建立覆盖所有人,且打破身份的国民基础养老金。”昨日(10月10日),一名受邀参加上述研讨会的专家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另一名与会社保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认为,这次为期两天的会议将以前分散在各部门的内容集中起来,对社保顶层设计方案进行一次全面的讨论。“这是新一轮社保改革过程中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  老龄化加剧引二元结构破题  为了应对老龄化加速的情况,专家建议用GDP的1%~2%来建立全覆盖的、全国统一的、分步实施的“国民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储蓄养老金”二元结构养老金制度。  一步到位的方案是建立全覆盖的“国民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储蓄养老金”;过渡方案是维持养老保险模式,分离现行“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和“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分别运行职工养老保险和居民养老保险两个计划,日后再进行整合。  “希望尽快建立覆盖所有人的,且打破身份的国民基础养老金制度,保证每个人能吃饱饭,即使现在做不到,政府部门也要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上述受邀专家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但上述与会社保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却预估,由于建立国民基础养老金对现行制度是一个“大手术”,主管部门可能不会接受这个方案。与其提倡建立国民基础养老金,不如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养老金的标准。  在现行的财税体制下,大幅提高城乡居民养老补贴的标准面临着“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即使人社部向国务院提交了这样的方案,能否得到财政部的同意,仍然是个未知数。  博弈加剧投资渠道待解  顶层设计的改革方案能否破题,在于设计背后的理念能否达成共识。  以养老金省级统筹及全国统筹为例,在技术层面上,上述受邀专家认为已经不存在明显的操作障碍,之所以迟迟未得到有效进展,在于理念上的差异,缺乏政策层面的一个实质性助推。  延绵数年讨论之久的养老保险“费改税”问题,上述受邀专家表示也已提出多时,建议企业税率9%,个人税率4%,按照上年度各地居民家庭平均消费支出的40%~60%,向全体年满60岁,或者65岁的中国城乡职工以及居民支付国民基础养老金。  除了顶层改革方案破冰上的阻碍,有分析人士指出,我国还处于养老金投资运营困局中,即将出台的养老体系改革方案,应在拓宽养老金保值增值渠道上出台支持性政策。  相关数据统计显示,新农合、城居保以及城乡保三项保险的累计结余约55%的数额基本属于活期类存款。按照过去10年年均2.47%的CPI分析,若长期以0.35%的活期存款利率作为养老金的保值途径,显然会造成养老金的持续缩水。  而与上述现象相反的是,全国社保基金取得了较高的收益。例如,累计做实个人账户的2703亿元中有544亿元委托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管理,年平均投资收益率达到10.25%,高于同期CPI6.5个百分点,高于同期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7.2个百分点。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曾建议,可借鉴国外成熟的养老基金投资经验,根据人口发展趋势和CPI、养老基金的积累发展、余额趋势来展开测算,从而制订高中低三种风险的产品配置,进行多渠道投资,包括股权投资、实业投资、低碳投资、绿色投资等。(每日经济新闻)

莎普爱思滴眼液

莎普爱思滴眼液

莎普爱思滴眼液